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派建设

 


交流材料2:梦想之旅今生无悔——民进会员、江苏省淮海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许亚玲



  发表日期:2014-12-25          【编辑录入:】

 

我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父母都是淮海戏演员。母亲杨秀英是著名淮海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唱了一辈子戏,我的胎教就是优美的拉魂腔——淮海戏。听妈妈讲,她怀我六七个月还在台上唱戏,为了不让人看出来,每次上台前还在肚子上缠上绷带。因为摔了一跤不满八个月的我就来到了人世,体重才四斤半,身体很弱,连吃奶的劲都没有,是外婆用米汤一勺一勺把我喂大的。等我慢慢学会走路和讲话时,就随爸爸妈妈四处巡演,常有机会在台前幕后看妈妈练功、化妆、演戏。回到家也会用枕巾扣在手腕上当水袖耍,把床单扣在脖子上当披风,学着妈妈在舞台上的表演,稚嫩的嗓音竟能唱出完整的淮海戏唱段……

12岁那年,听说省淮海剧团招生了,我陪同老家的姐姐去报考。主考的老师看到在窗外探望的我,对另一个考官说:“那不是杨秀英家的大女儿吗?”随即把我叫进去问:“你会唱什么歌?”“我会唱妹妹找哥泪花流。”又问:“会唱淮海戏吗?”“会唱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唱段”唱完后,又试了我的腰腿还有耳音,结果我被选上了。父母知道后是坚决反对。父亲说:“我们已经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不能再去吃这碗戏饭,好好读书上大学!”领导来做妈妈的思想工作说:你有三个子女,贡献一个出来唱淮海戏,你的事业总要有人继承,加上我也再三坚持,他们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母亲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累死不准叫苦,苦死不准改行!”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迈进了戏曲殿堂。我也牢记妈妈的教诲,不管戏曲这行有多么艰辛和清贫,我始终坚守,把它视为我人生的一部分。

在追逐艺术梦想的道路上,不能不说我是一个幸运者。因为,生我的是名演员母亲,教我的是极富造诣的恩师。戏校的盛红茹老师为我开蒙,待我如亲生母亲,使我懂得了手眼身法步。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福建省京剧院著名武旦演员王道静、刘立杰夫妇,还有富连成科班的王元喜老师,他们手把手教我,把我培养成为淮海戏第一个打出手的武旦,至今无人出我其右。记得初学打出手时,大家手里都没谱,头被枪砸过、眼被枪扎过、指甲被枪弹劈过、脚面和腿因踢枪都变形了………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天天坚持早五晚九练功。宋长荣老师与我母亲是挚友,老人家常给我说戏教戏,他说,“你妈把自己献给了淮海戏,现在该你再作奉献了”。著名剧作家邹安和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他在排戏前总是让我们每个演员做小品,要我们为每段唱腔找依据,再依据人物找身段、根据内心安程式,使我们淮海戏现代戏不再是话剧加唱,使我们戏剧身段和程式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使我们淮海戏和梅兰芳先生倡导的京剧创新一样“移步不换型”,保持了淮海戏的风格和精髓。正是因为得到这些艺术大师们的悉心指导,我这颗小苗才有幸在淮海戏的艺术殿堂里逐渐成长。

母亲是淮海戏代表人物之一,身为主演兼书记、团长的她,一直教我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那时演出条件相当艰苦经常下乡演出,没有宾馆也没有浴室,经常连床都不够,我就带头睡地铺。先抱一些稻草铺在地上,再把自己的铺盖卷铺在上面,这就是我的床,一个点一住就是十几天,冬天风大,有的窗户玻璃坏了,那雪直接飘进屋里,一觉醒来发现被子上一层厚厚的雪……记得有一次转点,我卷起铺盖卷时,吓得两腿发软魂飞魄散,一条蛇盘在我的铺盖卷下安安稳稳的在睡觉………当时我们演出《白蛇传》、《青蛇传》、《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武戏,其中《白蛇传》就分了九档白娘、九档小青,每一场演出都要轮换三档演员。当时我才15岁,很不解妈妈这种做法,后来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她是期盼大家都能有实践的机会,都能成才啊!淮海戏就是她的生活和生命的全部,现在她把这种压力和责任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我。如今,我才深切体会到,包括我母亲在内的那些恩师们是在用怎样的心血打磨我们、雕琢我们,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护花使者,是我逐梦路上的引路人。

梦想之路多坎坷。也可能是我自己命运多舛,上天总是在我顺风顺水时给我一个当头棒喝!1991年,我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进修,然而时间不长,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两条路必须要做出抉择,要么放弃学业回家准备做妈妈,要么打掉孩子!为了不放弃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继续求学!

在第五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上,我团新创作的现代戏《临时爸爸》有幸参加,戏中有个高台翻下的动作,因舞台装置的原因,致使我当场韧带撕裂半月板震碎,为了不影响演出我强忍剧痛将戏演完,随即被送进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是半月板已无修复可能,医生决定打开关节腔取出已碎半月板。术后,我打着石膏在病床上躺了近一个月,下地后左腿竟然不能弯屈,成了直棍。医生叮嘱我:如果还要练功演出,后果是我将可能成为一个残疾人,在轮椅上度过余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后果,我无言、我沉默了。年届不惑,正是表演成熟、出成果的时候,我怎能善罢甘休、就此退出舞台呢?我不甘心,为此我经历了出生以来最为残酷的膝关节康复训练。每次的撕心裂肺,每次的凄惨叫喊,每次的泪汗淋漓…为的就是腿能往后弯屈:180度,150度,90度…我的目的,是要恢复从前我像一条臂膀一样灵活自如的武旦的腿。不久,我挣扎着重新回到练功房,和自己的膝盖、和剧烈的疼痛较上了劲。由于没有了软组织,膝盖骨头磨骨头,一动就锥刺般的钻心疼痛,我冒着后半生在轮椅上度过的危险,与命运抗争,最终站立起来,回到了心爱的舞台。由于常年练功、演出,我身上到处都是毛病。我的一个朋友问我,你身上有伤,可仍然超负荷的练功、演戏,到底图的什么?我说:“我的腿可能很快就不给用了,也许三年,也可能五年,我随时都可能站不起来或蹲不下去,到那时,我就不能再登台了,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我想抓紧时间,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尽情去演绎我最爱的淮海戏……”由于我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终于在2011年成功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奖是一个戏曲演员毕生追求的梦想,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如今我梦想成真。难忘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经历的艰辛和坎坷。记得2011年《秋月》排练时,有一个双人复合转因两人没有配合好,瞬间拉伤了左肩,疼的我抬不起膀子,这时同事立即买来了冰块,用毛巾包扎在我左肩上,就这样坚持到排练结束。我们淮海戏,就是这样一代代的演员不畏苦难,用血汗来拼搏,如同那梅花之不畏严寒,才能争艳冰雪,傲然于霜。

作为一个女人,照顾家庭、赡养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剧团的演出一年多达200场左右,而为了一场演出,也需要很多的时间排练。一年下来,留给家里的时间少之又少。特别是春节、元旦、国庆等节日,演出任务更是集中,我连续八年没在家过春节,能够在家过个年,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奢望。由于我经常在外演出,孩子全部托付给身体不太好的父母照料。我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曾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演出啊?”我说:“妈妈在为人民服务啊”“那我也是人民,你怎么老不为我服务啊?”“妈妈我不希望你常在外演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学校里好多同学都是爸妈来接送的,而你几乎没来接过我,家长会你也没参加过一次,我们老师以为我是留守儿童。”听到这话,我沉默无语,心如刀绞。我对家庭亏欠的实在太多,无法补偿,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愧疚。还有几次我出差在外演出,而我的爸妈因心脏病都住在医院里,孩子请家里的亲戚帮忙照顾,都不告诉我,怕影响我的演出。爸妈很疼我,他们不仅教我如何演戏更教我如何做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也全力帮助我。当我在成都举起“梅花奖”奖杯,母亲接到我获得梅花奖电话的时候,她泪不自禁,喜极而泣……我知道我的艺术之路是亲人的牺牲和奉献支撑着我,才能在逐梦路上执着前行。

尽管梅花奖上写的是我的名字,但我深深知道,我一己之力无以承载“梅花奖”这样的荣誉,无力举起“梅花奖”这沉甸甸的奖杯;我深深知道,梅花奖参赛剧目《秋月》的主角不是秋月,而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这份荣誉凝聚的是大家汗水,这份荣誉属于淮海戏,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江苏省淮海剧团,这份荣誉属于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在《秋月》参赛的过程中,很多细小的事情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使我深受感动。团领导、灯光师、化妆师、音响师忙前跑后,吃尽辛苦。演出的时候,有人帮我端水、拿护膝、擦汗;有时刚从明晃晃的台上下来眼前漆黑,他们就小心地牵着我走。导演李利宏、编剧谢丽泓、音乐配器汝金山、灯光设计师金长烈和舞美设计师边文彤等等,他们这些国家顶级的大师认真敬业、鼎力相助,倾心铸就了《秋月》这部清江浦畔,颂扬人类最伟大母爱的大戏。这是一个令我感到自豪、骄傲和感动的团队。是他们,始终陪伴我、支持我,不离不弃,在逐梦路上携手同行。

虽然剧团本身的演出任务繁重,但我作为民进会员和省人大代表,积极组织和参加民进的义演活动。我觉得利用我的职业优势,为民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应尽的义务。何况,为老百姓演戏本身就是我的天职。就象母亲所说,观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几年来,我多次参加了抗震救灾义演、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进军营、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孤寡老人、大山深处的驻守官兵,以及牵手刘老庄留守儿童等诸多公益演出活动。每当面对台下热情的观众,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听到他们由衷的掌声、喝彩声,就觉得那是最开心的事,咱再苦再难也值。唱戏就是唱给老百姓听的,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为他们唱,为老百姓唱好戏,是我的荣耀,也是我最大的梦想。

风雨过后是彩虹。我先后获全国第五届儿童剧展演表演奖,第一、五、七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第三、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江苏省一至六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地方戏组“金花”称号。省首届文化表演奖。我也被授予“淮安市劳动模范”、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013年我参加全国十五省戏曲元宵晚会,并把淮海戏《回娘家》首次带上央视戏曲春晚。

荣誉属于过去,梦想没有终点。淮海戏就像母亲一样,她的博大情怀,她的艺术魅力,她的丰富营养,滋养栽培了我,我为她生,为她活,这是我永远不能改变的生命追求……我将在梦想的道路上无怨无悔,继续坚守,让淮海戏这个地方剧种,让醉人的“拉魂腔”不断展现其迷人的魅力!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