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 凯
(2012年6月25日)
我代表政协淮安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六届政协工作回顾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新贡献,谱写了淮安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齐心协力谋发展
建言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重点围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编制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和其它重要决策部署进行广泛协商;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事关全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召开了20场协商议政座谈会,组织大会发言材料141篇;围绕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等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共形成调研报告78篇、论文41篇。
助推“五大建设”方略贯彻落实。组织委员视察淮安涟水机场、盐河航道“五改三”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开展调研,举办论坛,多渠道助推工业大发展;提出的进一步完善规划、制定出台大流通招商项目“飞地经济”政策等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举办了“建设文化淮安”政协论坛,协助全国政协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高峰论坛和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调研座谈会,开展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活动,专题协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旅游宣传推介和项目开发,专题调研和协商全市旅游开发情况。
献策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关于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彰显城市特色等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委员们提出的“把握特大城市内涵,注重城市特色发展”等建议对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组织委员视察生态新城建设情况以及重点商业项目和城建项目。
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凝心聚力促和谐
围绕民生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围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民增收、价格管理、职业病防治、城市公交发展、安全生产监管、文化市场管理等问题开展调研视察约谈等活动,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重点围绕职业教育、环保工作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问题开展调研,组织专题协商和评议。
关注群众诉求加大提案办理力度。几年来,共立案提案1731件,其中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的民生类提案438件,占提案总数的 23.8%。选择社会长期关注、群众期盼解决的民生类提案作为年度重点提案,由主席负责督办,取得良好成效。
贴近实际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几年来,共征集社情民意信息450多条,整理报送市委、市政府《淮安社情民意》122期,较好地发挥了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直通车”、“快车道”作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其中“正确处理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等56条信息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采纳。
深入基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按照“三进三帮”活动要求,市政协领导深入乡村、社区,察民情、送温暖,深入挂钩联系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与企业共谋应对危机之策、共商转型发展之计;组织动员委员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400多场次,服务群众34000多人次;积极参加慈善捐助等献爱心公益活动。
三、把握主题、发挥优势,团结联谊更广泛
不断巩固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积极开展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中央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每年全国和省“两会”精神,深入开展“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委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和团体的重要作用。坚持邀请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政协组织的重点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重点安排他们在政协全委会议上发表意见,重点督办他们提出的集体提案。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以党派和界别名义提交大会发言材料73篇、集体提案352件。
切实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谊交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专题调研视察少数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市宗教场所建设与管理等问题;扩大与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及其眷属的联系交往,召开服务台商工作座谈会,邀请港澳台商及其他人士参加市“台商论坛”等活动;鼓励委员加强同新的社会阶层的联系;加强与省政协及县(区)政协的联系、交流。热情接待来淮考察的外地朋友,在宣传、推介淮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履职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提案工作机制。修订颁发了《政协淮安市提案工作条例》。完善提案办理“三见面”制度。首次开发运行提案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网络平台征集提案线索。制定了《提案办理目标考评办法细则》。
拓宽文史工作领域。2008年,首次创建“精品、共建、互补、双赢”开门办文史工作模式。市政协开门办文史的做法和经验,已在全国政协文史系统推广;与淮安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办《淮安历史文化研究》杂志,创办的《淮安文史活页》,全国政协文史委给予高度评价并将创刊号收集存档。积极拓展文史工作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文史资料宣传平台。
加强政协理论研究。成立了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举办政协理论研讨会,组织会员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人民政协理论内涵及其源流分析》、《开门办文史 道路很宽广》等理论研讨文章在全国政协系统交流。
改进政协宣传工作。与市宣传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认真办好《淮安政协》会刊,建好淮安政协网站。人民政协理论列入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加强与市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媒体上发表宣传淮安和市政协积极履行职能的文章220多篇。
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强化委员主体作用。开展新委员政协知识和履职方法培训,举办委员学习报告会,委员履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加大考评力度,鼓励委员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组织委员参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变化,组织驻县(区)市政协委员开展异地视察。宣传委员事迹,表彰优秀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2011年,我们首次探索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沙龙这一履职新方式。
激发委组工作活力。重视发挥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专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加强对政协界别活动的指导,联合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把界别活动与政协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推进“五型”机关建设。举办机关专题学习讲座,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加大机关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重视机关工会和老干部工作,支持政协老同志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几年来,市政协机关工作在全市各类评比中获表彰42次,机关工作人员56人次获省市表彰。
第六届政协工作体会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市政协自觉维护党委这个核心,坚持在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格局中明确职责、找准位置,确保政协工作融入市委全局工作。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协助市委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市委真正把政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
二、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
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把促进全市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努力把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的战略部署上来。
三、必须坚持团结民主,维护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我们始终坚持把增进团结和发扬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政协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广纳民意民智,为改善民生献计出力。
四、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增强政协工作活力
我们坚持在创新中激发前进动力,在前进中保持创新活力,努力使政协工作把握规律性、具有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体现实效性。
五、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工作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注重发挥党派团体重要作用、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升专委会工作水平、推进“五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
对第七届政协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市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全力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政协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淮安市委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市科学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学习研究,在提高履职水平上有新突破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及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中共淮安市委同心同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政协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学习研究。组织委员学习人民政协理论和规章制度,认真总结我市政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科学把握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协组织。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方法,健全学习制度,努力使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紧扣中心工作,在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实践中有新贡献
突出建成全面小康献计出力。抓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讨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贡献智慧。重点围绕“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等全市加快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出建议,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对外开放新局面作出积极努力。紧贴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在提升城市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坚持履职为民,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有新作为
努力促进民生改善。重点关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环境改善。广泛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和代表群众的作用,努力促进我市各项公共政策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拓展、向新社会阶层延伸。
四、努力协调关系,在促进广泛团结合作上有新成果
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共事的良好局面。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积极促进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络联谊。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地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络联谊,推动淮安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密切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交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发挥少数民族群众、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增进与县、区政协的联系合作。加强对县、区政协工作的指导,不断增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共谋科学发展、共促事业进步的工作合力。
五、坚持务实创新,在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上有新进展
努力推进政协工作“三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丰富协商议政内容,增强民主监督实效。着力提升委组履职水平。创新专委会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切实增强工作活力和实效。积极探索政协界别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界别履职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切实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加强政协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和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工作大局服务、为履行职能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